玫瑰堂

No. 125, Chatham Road South, Kowloon, HK, Hong Kong,
玫瑰堂 玫瑰堂 is one of the popular Interest located in No. 125, Chatham Road South, Kowloon, HK ,Hong Kong listed under Catholic Church in Hong Kong , Religious Center in Hong Kong , Church of Christ in Hong Kong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More about 玫瑰堂

玫瑰堂(Rosary Church,又稱九龍玫瑰堂、尖沙咀玫瑰堂),是香港一座天主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25號,建立於1901年,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牧職人員主任司鐸:曾慶文神父 助理司鐸:沈嘉仁神父 助理司鐸:曹保德神父 執事:馮仕宗執事 牧民助理:李淑敏小姐 堂區服務範圍玫瑰堂區服務範圍,包括尖沙咀的加連威老道、加連威老廣場、海防道和北京道。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玫瑰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聖伯多祿堂(英語:St. Peter ’s Church),位於九龍尖沙咀中間道11號海員宗會。1971年至1991年名為聖伯多祿海員堂,屬尖沙咀玫瑰堂區,於1992年更名為聖伯多祿堂。歷史玫瑰堂於1901年興建,最初為一座可容納800人的教堂。當時北京發生義和團事件,英軍從印度抽調一批印度籍士兵駐紮在九龍。玫瑰堂便是為了方便當中的天主教徒進行主日彌撒。該處原為嘉諾撒修院,後來因教堂不敷應用,修院於1903年讓出土地予玫瑰堂重建。同年10月,玫瑰堂得到葡萄牙籍教友甘曼斯博士捐款協助重建。1904年12月4日,當時香港副代牧翟神父為教堂進行奠基祝聖,並於1905年5月8日進行落成祝聖。玫瑰堂於1913年加建兩側及祭衣房,後來加建露德聖母岩及在教堂的塔頂加設銅鐘,05年加建中廊。玫瑰堂最近一次重修於03年進行,做成現時的外貌,並曾於04年翻新。建築風格玫瑰堂的設計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原本的平面設計採用羅馬公共會堂(Basilica)的模式,1950年擴建中廊(Nave)之後,教堂的平面便呈拉丁十字形,長長的中軸經過聖洗池而導向祭台後方的半圓形聖所,象徵著生命的旅程,通過死亡而達永生。另一方面,上圓下方的聖洗池放在聖堂中央軸線上,成為從正門或側門進入聖堂時必經之路,代表領受聖洗得以進入天國的含義,流動的活水是代表重生。哥德式的尖拱建築技術及大跨度的半圓形木桁架結構,既可提供一個寬廣高聳的空間,亦可以減輕牆壁的重量,因而令聖堂可以有更多更高大的門窗。尖券、飛扶壁、三分式的尖頭窗、尖頭拱門和尖塔等,都是哥德式建築中的必要元素,增強了建築主體的垂直性,令信友不期然的舉心向上,與主相遇。

Map of 玫瑰堂